留求艺

首页 > 海外移民 > 移民资讯 > 移民资讯地图

从瑞典前首相租房看“平等”与“特权”

来源: 留求艺 更新时间:2024-11-10 06:55

2025年【海外移民】最新政策详解! >>

这是一则发生在瑞典十多年前的故事。

从瑞典前首相租房看“平等”与“特权”

2006年9月瑞典总统大选结束后,社会民主党败选,当了十年首相的佩尔松搬出首相府。但他还是社民党的领袖之一,所以主要工作仍然在斯德哥尔摩,另外他的夫人阿妮塔·斯汀是国家酒类专卖局的总裁,也在斯德哥尔摩工作,所以不便每日都回外地的家,只好在斯德哥尔摩租套房子。

从瑞典前首相租房看“平等”与“特权”

瑞典前首相佩尔松

瑞典许多高官都和佩尔松一样,为了工作,只能在斯德哥尔摩租个住处。瑞典人将这类住宅称为“过夜公寓”。并且瑞典首相搬进国家提供的首相府不过十年,所以说如果是外地人当了首相,要么在斯德哥尔摩买房子,要么就只能租“过夜公寓”了。

佩尔松下台后,其夫人斯汀便给一位在房产公司工作的朋友打了电话,请他帮忙找一套房子。恰好这家公司刚刚把两间办公室改建成了两套公寓,就在市中心一个不错的社区。听说是前首相要租用,房产公司很快就表示了同意。

照理说,这不算是一件大新闻,可媒体却不肯放过。他们派记者去那个小区调查,发现很多人都想在那里租房,已经排了长队。瑞典《晚报》的报道称,有些人为了能租到像佩尔松夫妇一个电话就能租到的房子,可能要等差不多20年!

报道发表后,房产公司立马出面澄清,把房子租给佩尔松夫妇没有违反任何规定。按照法,房产公司应把名下房屋的一半交给住房协会来出租,另一半则可以由自己出租。房产公司认为,佩尔松夫妇无论从身份看,还是从收入看,都属于能够确保按时交纳房租住户,完全符合优先考虑的条件。

从瑞典前首相租房看“平等”与“特权”

“瑞典之音”广播电台网站的相关报道


但是,媒体并未因此善罢甘休。讨论在《晚报》BBS上展开,有人赞同把房子租给佩尔松夫妇,毕竟他们为国家做过不少工作。但也有不少人认为,佩尔松通过政治地位获取了某种特权,这就好像大家都在排队,忽然有人加塞一样。

我不知道中国读者读到这则新闻,会不会觉得瑞典人对平等过于苛求了。不过,如果我们能够感受一下平等在瑞典社会生活中的地位,应该不难理解瑞典人看待特权的心态。

在瑞典,平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也不仅仅依靠法建立起来。在瑞典人看来,那只是一种最基本的平等。瑞典的平等,深深地渗透在这个国家的体制和整个社会生活之中。

早在1930年代,当时的首相、社民党领导人皮尔·阿宾·汉森就提出了建设“人民之家”的理想,目标是“使所有人民永远摆脱贫困,把瑞典建设成为一个所有公民———不分性别、阶级、出身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差异———都享有国家提供的基本经济保障的社会”。

瑞典的住房政策来说,基本原则是“一切个人,不分年龄和是否有能力,都享有住房权;所有住房必须价格合理、设备现代、设计良好、卫生和宽敞”。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,1960年代中,瑞典政府实施了“建造百万套住宅”的计划,从而使瑞典成为妥善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佼佼者。


平等的理念在瑞典社会中能如此根深蒂固,也是和瑞典社民党人多年来的坚持分不开的。他们把追求平等视为党的基本原则。苏联解体后,社民党高层写过一个总结报告。报告认为,特权阶层的形成使苏联越来越背离平等的理念,这是导致社会分裂进而引发解体的重要原因。

通常来讲,一个社会能够如此重视分配的公平,贫富差距肯定就会小一些,而贫富差距越小,社会也就越平等。瑞典人有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公平分配,享受到了平等的好处,自然也就更看重平等、更珍惜平等。

写到这里,不少细心的读者会问,佩尔松夫妇究竟租了一套怎样的房子呢?从《晚报》网站登出的平面图看,那套房子是一室一厅。

相关推荐: